更年期高血压归属于中医“眩晕”“风眩”“脏躁”“头痛”等范畴,临床多表现为头晕、头痛、耳鸣、目眩、健忘、乏力、烘热汗出、烦躁易怒、失眠多梦等。
水不涵木是主因
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先天因素、饮食失节、情志因素、内伤劳损、环境因素等。多数医家认为肝肾为其发病的根本,其治疗主要应当调治肝肾。
从中医角度讲,肾乃封藏之本,五脏阴阳之本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记载“(女子)七七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”,说明女子进入更年期,先天之本有所损亏,精失所藏,五脏阴阳无以化生,故身体趋向衰落。肾阴虚者多伴有失眠多梦、手足心发热、心胸烦热、盗汗、口干舌燥等症状;肾阳虚者多伴有腰膝酸软、耳鸣、手足冰冷、神疲乏力、肢体水肿、尿频、夜尿多、大便稀溏等症状;肾阴阳两虚者则兼有肾阴虚及阳虚的症状。
此外,中医认为,“肝者,将军之官”,其喜条达而恶抑郁,主疏泄、藏血。更年期妇女正值中年,家庭、工作等原因多致其情志不遂,肝气失于条达,而致肝郁气滞,临床多伴有喜叹息,情志郁郁寡欢,双侧胸胁、肋下自觉胀满疼痛,双侧乳房胀痛,自觉咽部有异物感等;肝气郁滞过久易于化火,上扰头窍,故肝火上炎的患者多伴有上半身自觉发热、脸红、头晕、口干舌燥或口舌生疮、身体闷热、容易发怒等症状;女子进入更年期肝肾阴亏,水不涵木,肝阳上亢,故可能会出现面色发红、头目胀痛、烦躁不安、失眠多梦、腰膝酸软、舌红等症状。
中医调理有妙招
中医治疗更年期高血压方法有很多,中药内服多以疏肝解郁、滋补肝阴、清泻肝火、滋水涵木法为主。此外还有耳穴压丸、穴位贴敷、中药泡脚、穴位按摩或循经拍打等外治法。
耳穴压丸
穴位选取:心穴、肝穴、肾穴、神门、交感、内分泌、降压沟。
操作方法:①耳郭区域用75%乙醇棉球消毒。②使用探针在所选耳区查找敏感点。③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压于敏感点上。④每次贴单侧耳穴,指腹按压至出现酸、胀、沉、重等感觉,每穴每次按压30下,每天3次。⑤每3天更换1次,共12周为1个疗程。
穴位贴敷
穴位选取:涌泉穴,在足底部,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交点上;内关穴,在前臂掌侧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;三阴交穴,在小腿的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选用药物:吴茱萸。
操作方法:用酒精棉球消毒双足底涌泉穴、内关穴及足三里穴。吴茱萸磨粉,用醋调成丸剂,取3克摊平于敷贴上,将摊好药物敷于穴位上。分别对双侧穴位进行敷贴。每晚1次,两周为1疗程。一般在睡前进行,醒后去除。
注意事项:①敷药摊制的厚薄要均匀,并保持一定湿度。②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,敷药后,若出现皮疹、瘙痒、水泡等过敏现象,及时停用,并予相应处理。
中药泡脚
中药泡脚通过刺激局部皮肤,促使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,循经络内达脏腑,能调和周身气血,调整脏腑功能,达到降压及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。
肝火上炎型可选用桑枝、桑叶、茺蔚子各10~15克、菊花、黄芩、夜交藤各15克;肝阳上亢型可选用磁石、石决明、当归、桑枝、枳壳、乌药、蔓荆子、白蒺藜、白芍、炒杜仲、牛膝各6克,?莶草、夜交藤各10克;肝郁肾虚型可选用菟丝子、杜仲、生地黄各20克,柴胡、香附各15克,酸枣仁、夜交藤、远志各12克,甘草5克。
操作方法:将诸药择净,同放入药罐中,加水1000毫升,浸泡5~10分钟后,煎至600毫升,放入浴盆中,药液以浸过双足踝关节为宜。泡洗20~30分钟,时间不宜过长。
注意事项:①脚部有皮损者慎用;严重心肺功能障碍、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;药物、皮肤过敏者慎用;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,有感觉障碍者慎用。②餐后立即泡脚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胃的消化功能,故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。③泡脚过程中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,如出现红疹、瘙痒、心悸、汗出、头晕目眩等症状,应立即停止泡洗。
循经拍打
循经拍打或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刺激经络穴位,缓解紧张情绪,进而调节内分泌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同时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,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。
操作方法:拍打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阳胆经、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阴心经等,每条经脉拍打4~5分钟,频率为每分钟60次。拍打过程中,如感不适,则暂停拍打。
穴位按摩
穴位选取:百会穴、内关穴、合谷穴、太冲穴、神门穴、三阴交穴等。
操作方法:选取采取舒适的仰卧位或者坐位,按摩手法以点按法、揉、压法为主,以拇指(中指)指腹垂直作用于穴位,其余四指自然或弯曲并拢起到固定和助力作用。依据经络走向,遵循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,左右对称按揉的原则,每个穴位每分钟按摩60次,每穴按摩2~3分钟,以皮肤发红,感觉局部酸、胀、麻为准。
更年期高血压并不可怕,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,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五禽戏,心理调适和正确的治疗等,大多数患者的血压情况都能得到稳定的控制。